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时期
1933年冬,湖南中医药界名流吴汉仙、张牧庵、易南坡、刘岳仑、王纾青、郑守谦、郭厚坤、黄菊翘等人发起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
1934年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吴汉仙担任校长,易南坡任董事长兼顾问,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任名誉校长。
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时期
1952年冬,湖南省卫生厅派唐构宇等筹建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3年9月30日和10月7日,分别经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和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
湖南中医学院时期
1958年底,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南中医学院,筹建者为崔洪源、谭日强等。
1960年11月1日,湖南中医学院成立大会召开,随后确定这一天为校庆日。
1986年,中共湖南中医学院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校训:文明 求实 继承 创新。
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
2002年,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并,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湖南中医药大学时期
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6年11月26日,正式挂牌更名。
2012年2月22日,经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批准,湖南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起调整至本科一批录取。[1][2]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研究
折叠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该校建设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个。[3]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药粉体技术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超微中药临床应用重点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血管生物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针灸生物信息实验室、中药药性与药效实验室、中药药理(心血管)实验室、中药鉴定与资源实验室、肝脏病理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皮肤免疫与病理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
心脏病诊疗中心和微创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中药现代化科研实验室、中医内科学、针灸生物信息分析、中医病症实验室
SPF级实验动物中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折叠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该校有在研课题830项,科研经费1.2亿元,参与973计划项目6项、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0项、国际合作专项2项。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2项,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中药新药51个,科技成果转让41项,科技开发和新药转让费9518万元。获国家专利23项。该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湖南省42个GAP基地建设,中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度新增产值7亿元。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37项,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折叠学术期刊
该校办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杂志》、《东方药膳杂志》三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为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
折叠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该校图书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98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63.6万余册,线装古籍1.2万册;数据库12个,其中电子书刊35万余册;各类报刊累计达到1000种。
折叠编辑本段办学实力
折叠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该校设有21个本科专业,分属于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医学专业开设7年制本硕连读专业,设置有中医学临床、中西医临床和针灸推拿学3个专业方向。
学院 |
专业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 |
中医学院 |
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 |
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
口腔医学、医学检验 |
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
中医学 |
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
中西医结合学院 |
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
药学院 |
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中药专科 |
针灸推拿学院 |
七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 |
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
人文社科学院 |
英语、应用心理学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含涉外护理方向)、护理专科 |
湘杏学院(独立学院) |
应用心理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医学 |
国际教育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 |
|
研究生院 |
|
体育艺术部 |
|
社会科学部 |
|
折叠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医学基础、临床技能、药学基础、药学技能和综合信息5大教学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40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11台件。其中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教学实验室能开出实验项目570个。[3]
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中医机能实验室教学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医学基础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
折叠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该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中医诊断学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校级精品课程21门。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34个。
博士后流动站:
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博士点:
中医学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
一级硕士点: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学、中医药信息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药用植物学。[4]
省级重点学科: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5]
折叠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该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208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室人员837人;正高职称教师118人、副高职称教师342人;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374人。
该校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名医38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5]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6]
省级教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针灸学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
折叠办学成果
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规划教材参编85本,其中主编29本,副主编30本。
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医诊断学
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诊断学、方剂学、针灸学、 推拿手法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医药信息学-MATLAB应用、大学英语
折叠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招收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的单位,2009年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湖南国际针灸培训中心设于我校,已为28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700多名学员。1990年以来,学校先后多次选派专家、教授赴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访问,并派出数批医疗队赴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防病治病。与美、英、日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等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关系。[5]
折叠附属医院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共有病床11132张。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中医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十所全国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拥有肝病、眼底病、皮肤疮疡病、肛肠病、儿科、骨伤科、不孕不育科、心血管内科、针灸科、脑病、肿瘤等11个国家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心。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